回顾2017年股指期货的行情特点,主要体现出两大特征:权重主导指数上涨,消费板块受到资金青睐。从几个细分指数的估值水平变化来看,行情充分反映了系统性风险消减后估值向均值修复的特点。2017年涨幅最大的品种是上证50,年度涨幅为25.08%,涨幅最小的是创业板指数,年度涨幅为-10.67%。
2017年12月制造业PMI小幅回落至51.6%,主要基于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水平双双走低叠加工作日效应导致。生产和需求指标仍处于相对高位,尤其是外需指标明显走强。从企业规模来看,12月大中型企业PMI大致持平,但小型企业PMI下降1.1个百分点至50枯荣线之下。库存水平相对偏低,一方面是由于工业生产季节性需求走强,另一方面也为2018年春节后旺季的补库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维持工业生产将进一步复苏的观点,即中国的经济复苏和制造业产能扩张周期处在早期阶段,这将很大程度上利于行情热点从消费、金融扩散至更普遍的周期性工业领域。
从GDP增速的几项构成比重变化来分析,当前消费支出增长占比基本与发达国家接近,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占比尚有反弹空间,尤其是向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占比倾斜,会比粗放的基建投资带来更多的溢出效应,拉动更长的产业琏实现需求的良性扩张。这样的结构调整显然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显著改善企业部门的盈利能力。
热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