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言论 2022-12-20 16:54:00

涨价10倍、94%毛利 N95“一罩难求”又来了!资本应不应该背锅?

阅读量:0 0

导语

最近打招呼的方式好像变了,“阳了没”风靡朋友圈,这种真实的感受终于让我体会到了为什么啥啥都缺——要抗原没有,买布洛芬无货,演变到现在,口罩竟然也开始稀缺起来。

离不开的N95

最近打招呼的方式好像变了,“阳了没”风靡朋友圈,这种真实的感受终于让我体会到了为什么啥啥都缺——要抗原没有,买布洛芬无货,演变到现在,口罩竟然也开始稀缺起来。

有意思的是,此次大家好像对N95口罩情有独钟,毕竟防护效果确实要比普通的好一些,价格嘛自然也贵。

去年此时,普通口罩2-3毛一只,N95的话4-5毛,今年略有上涨贵一些N95的卖1块,当然搞活动还是能买到5毛的,例如双11我自己买了点,原因无他——“光棍节”变味了,以前是没有人陪,现在是没有钱陪。

回到当下,N95口罩价格又飙升了,最近好几家权威媒体走访,发现基本是3-4块一只,还有5块,几乎直追疫情初期了。

涨价10倍、94%毛利 N95“一罩难求”又来了!资本应不应该背锅?

暴利?

话说,N95价格涨了10倍多,实际能赚多少的呢?

如果以出厂价和售价来看,吓你一跳,先说一下N95成本构成,主要是无纺布+熔喷布+热风棉+耳带+鼻梁条,此外就是人工、机器、水电等杂七杂八。

先说前面的材料:

近1-2个月→无纺布价格是10-15元/千克;熔喷布,便宜点要40元/千克,贵的高到100元/千克;热风棉价格在18-40元/千克;耳带20-25/千克,这玩意看起来不起眼,价格也是相当贵,最近又厂家卖36元;鼻梁条10-20元/千克。

如果按照最低来源,再加上其他成本N95口罩成本一只约为0.25,算上税最多0.3,按照当下售价计算N95口罩的毛利率最多可到94%。

去年我们国家N95口罩市场规模16.42亿元,总的毛利润超过15亿,今年肯定是超过这一水平的。

涨价10倍、94%毛利 N95“一罩难求”又来了!资本应不应该背锅?

资本是“难”是“恶”?

上面的粗略计算,我也是专门咨询了做审计的朋友,大家仅供参考。

这钱赚的,卖口罩的难道又要“春暖花开”了?

钱没那么好转,我们就说两个材料成本:熔喷布和耳带。

熔喷布是N95口罩的核心要素,以前1吨卖2万左右,现在涨了2-3倍,上周一天每吨就涨了四成,然而奇怪的主要原材料聚丙烯价格没怎么涨,然后根据业内人士说法,目前是纤维中间商在囤货。

再说耳带,原材料是锦纶(尼龙)和氨纶(70d和140d,d表示粗细),无论是哪一个价格,都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问题又来了,上游价格变化不大,下游框框的涨,耳带和熔喷布是一个原因——黄牛囤货。

无论是上游还是中游,甚至到了下游,价格涨的离谱,说资本没捞钱吧,也确实,还是得益于量变多了才赚了不少,真正“豪赌”还是中间商。

也难怪,最近网络批评已经转向,一开始将资本骂的狗血淋头,现在把“黄牛”骂的一无是处,资本也有无奈的时候。

当然,这个钱资本也是想赚的。

涨价10倍、94%毛利 N95“一罩难求”又来了!资本应不应该背锅?

黄牛“牛”错了地方

“黄牛”这个职业说起来还是在上海诞生的,差不多快两个世纪了,解放前上海滩最适盛行,不过由于那个时候看的还是出身,所以“黄牛”倒卖也赚不了多少,都被盘剥了,否则一纸就让你生不如死。

作为八零后,我了解职业还是上学那会儿买火车票,说实话真买不上,有时候凌晨三四点去排队,轮到了票也可能没了,即便不舍花钱最后还得选择和“黄牛”交易。

说存在即是合理的,有时候需要这么个职业帮我们解决问题,尤其是喜欢用货币价值换时间价值的。

但是,自从疫情来了以后,没有道德底线的一些人就出现了,从抗原到药再到口罩,只要能囤的多少也买。

人命关天,这么就是等死,我觉得一般整治已经不行,就拿今天说的N95口罩,国内很多“黄牛”放话了抵御10万只不卖。

当然对外上,口号很合理,说被预定了,问价格怎么这么高,上游原材料涨价,哪儿哪儿感觉都没毛病。

感觉得出重拳了,否则就无法无天了。

涨价10倍、94%毛利 N95“一罩难求”又来了!资本应不应该背锅?

写在最后

虽然不再医药行业混,如今似乎怎么也得涉及,毕竟专家也说大部分都免不了“阳一阳”。

最后说个事儿,“阳了”的人变多以后,网上各种经验说法都有,首先我承认很难受,毕竟就算感冒严重那也相当不爽。

但不要跟风,通过追溯发现,最先在咱们国内宣传负能量的是一个在美国的华人,不知道是不是公知,但一定不是好人。

我记得09年H1N1那会儿,住院的也不少,当然没有现在多,但严重的也比当下奥密克戎严重,过了个一两年,也就没啥感觉,以至于最后到了H1N5,大家听了也就过了。

往后余生,且行且珍惜,我的观点始终如一——既然无力反抗,不如想点有用的,比如怎么让日子过的更好,“地主家”也没有什么余粮了,疫情三年的你们呢?

精品话题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