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言论 2022-1-12 10:51:18

经济学or传统文化 哪个角度看人口问题更合理?任泽平真的错了?

阅读量:0 0

导语

看到网上争论不休的人口问题,在这里我也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源头还是2015年后风靡中国经济学界的预言大家任泽平的一篇报告,他提出的建议是央行印钞2万亿,来解决咱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看到网上争论不休的人口问题,在这里我也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源头还是2015年后风靡中国经济学界的预言大家任泽平的一篇报告,他提出的建议是央行印钞2万亿,来解决咱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目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2万亿到底会不会带来通胀?人口问题是印钞可以解决的么?今天的这个文章以这两个论点我们分阶段阐述。

1、人口与通胀

2、发达经济体数据可参考性

3、中国的人口史

4、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人口

人口与通胀

在经济学的观点中,通胀是价格上涨的反应,但是在社会科学中,通胀又是必然会发生的事,由此我们会有这样一个逻辑:人口增加→需求增加→商品增值→通胀,也就是说人口是通胀的充分而非必然条件。

在这个逻辑基础上我们来看待2万亿解决人口问题,在任泽平的报告中,援引的多样性数据解释了这2万亿的用途,但是与我们上述的不符,即这相当于在增加需求,是从第二层关系出发,而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所以2万亿无论是不是专款专用,通胀一定会有的。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例如你打算生三胎,那么专款到了你手里,必然会刺激消费,有些消费甚至是提前的,育、养都是如此,由此物价上涨是必然现象。

但不得不说,任泽平的出发点必然是好的,毕竟现在人口是咱们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既是GDP存量的保证,也是增量的动能。

经济学or传统文化 哪个角度看人口问题更合理?任泽平真的错了?

西方数据可参考性

现如今,全球的发达经济体都面临人口问题,很有意思的是最严重的国家居然是日本与韩国,从历史演变来看,这两个国家是最晚发达化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欧、北美这些发达国家不断吸收外来人口,以至于现在还能喘息。

不过同样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受教育水平和种族结构的变化,我们就说法国,难民是人口增加的直接推动因素,黑色人种越来越多。有一个特征就是国家队中(足球),黑人越来越多,许多体育爱好者一直吐槽法国2018年世界杯冠军就是归化版的。

这些问题的根源因素是文化性质决定的,无论是新教、基督还是天主教,都在倡导人类是平等的,而且十分乐意吸收外来人的加入。日本、韩国不存在这样的文化基础,所以人口自给基本靠自己生。

所以,我们在参考发达经济体的数据时就会存在隐性的偏差甚至偏离,意识形态对经济贡献是不一样的。我们拿德国来说,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树立了欧洲新的社会经济伦理──为了增加神的荣耀,理性、严谨、勤劳的俗世劳动是教徒的天职。自此,清教徒走出修道院,在世俗经济的经营中践行天职,以增加自己“得救的确信”。

因此,个体劳动力在创造经济价值时更多的是处于本我的需求,或者说以此得到了“神性”的淬炼,二战以后也是如此,德国虽然受到了法西斯的洗脑,但灭不了几百年的信仰,所以为了早日摆脱“二战”罪恶的形象,于是在世俗中拼命的劳作祈求解脱。

同样历经二战的日本则不同,神道教治下的国民心里,依然认为战败只是一个小挫,为了崛起拼命努力,再现所谓的“帝国辉煌”,这也就是目前日本存在一种扭曲、“变态”的心里特点。经济再度起来以后,日本的野心也开始膨胀,尤其是神社神道的信众,不断的突破战后规则。

所以日本比德国更惜命,那么放在人口问题上就是日本只喜欢自己不断的生,而德国则是愿意接纳更多的外来人群,哪怕有一定代价,导致的结果就是日本实在生不动了,德国还能余力的原因。

同样是二战以后快速崛起的经济体,但是内在的因素导致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那么过分依赖于发达经济体的数据会有失偏颇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济学or传统文化 哪个角度看人口问题更合理?任泽平真的错了?

中国的人口史

其实说实在的,咱们国家人口变化基础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我还是想谈一谈,因为有些根是变不了的。

过去几千年,咱们国家一直处在农耕社会,社会生产力主要就是人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秦始皇统一全国咱们人口就已经差不多有3000万左右了,比现在的澳大利亚还多。

此后鼎盛时期的汉、唐人口基数先后突破6000万、8000万,一千多年的时间人口增加了5千万,但是到了宋朝咱们国家人口猛增直接突破1亿,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皇帝对于经济的发展采取更开明的态度,老百姓的生存之道越多,自然愿意多生孩子。

严格说来,这种现象持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咱们国家真正开始从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变开始有了变化,生产力的改变直接导致老百姓意识思维的转变,经济的来源更多的是机器而非人力,最明显的阶段就是改革开放以后,这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所以有一个错误的问题理论需要更正,即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用在农业文明社会尚可,工业社会则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但是我们在变迁的历史中有一个始终牵着中国人的因子,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曾消失,甚至在最近今年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这就是传统文化。

无论儒释道的哪一种,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人本精神,所以造就了我们中国人的信仰特点——实用主义,需要甚至迫切需求在时,我们一定会做,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罢,成为了心里认可的习惯,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道德层面更是如此。

因此,未来咱们无论是处于什么阶段,这条线始终牢牢抓住,就不会出现西方的情况,当然这其中需要一些刺激。

经济学or传统文化 哪个角度看人口问题更合理?任泽平真的错了?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人口

过去的好几百年,西方人总是认为他们是最优秀的,他们的发展模式是最佳的,一个国家的经济想要发展到高水平,必须是西方道路。

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却另辟蹊径,走出了另外的一条康庄大道,甚至比西方模式更好、更稳,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者都在研究咱们的发展道路,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认为我们做到了他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

就说贸易领域带来的GDP变化,咱们国家能够在1995年至2005年间将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从9.5%提高15.4%,与此同时,开放率从33%翻了一番达到62%,就是标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种稳健的经济和贸易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稳定的增长率和更大程度的世界一体化,这个是西方国家不具备的。

目前全球各个国家,从人口长期下滑变为长期增长的先例不曾有过,唯一有点改变的也就是北欧的从下降到短暂的平衡,因此对我们来说仍然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与改革开放的背景有着诸多类似,相信未来在解决人口的问题上,咱们国家也能走出不一样的另一条路,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千年未遇的人口危机。

精品话题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