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言论 2021-7-16 12:30:5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市 首笔成交价52.78元/吨 千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阅读量:0 0

导语

根据预测,全国碳市场的平均价格预期会从2020年的49元/吨上升至2025年的71元/吨,并在2030年增至93元/吨。到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或将达到2840亿元。

7月16日上午9时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鸣锣开市。

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开盘价为48元/吨,显著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0-40元/吨价格。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成交价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随后在10:15左右,碳价格涨幅扩大至10%触发交易限制,报52.8元。截止午间收盘,碳配额最新价为每吨51元,涨幅为6.25%,均价为每吨51.24元;交易总量278万吨,交易总额1.43亿元

据悉,发电行业是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25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使得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所谓“碳排放权”,是指企业依法取得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经当地发改委(现由环保部门负责)核定,企业会取得一定时期内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当企业实际排放量超出配额时,超出部分需花钱购买;当企业实际排放少于配额,结余部分可以结转使用或者对外出售。

比如,某A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配额为2万吨,如果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碳排放量减少为1.5万吨,那么多余的5000吨,就可在碳市场上出售。而B企业因扩大生产需要,原定的碳排放配额不够用,可在市场上购买这些被出售的额度。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今日开市 首笔成交价52.78元/吨 千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自2011年开始,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省份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20年,中国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的碳市场。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碳交易试点地区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试点范围内,企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双降”,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效果。

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根据《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预测,全国碳市场的平均价格预期会从2020年的49元/吨上升至2025年的71元/吨,并在2030年增至93元/吨。到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或将达到2840亿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今日开市 首笔成交价52.78元/吨 千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据上海环交所6月22日发布的《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显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交易时间方面,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09:30至11:30、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

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前期,只有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即首批2225家发电企业参与交易,其他机构和个人暂时不能参与交易。后续将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并逐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

精品话题

今日话题